;一張即興專輯,在柏林Wedding的工作室裡製作的三、三重奏。收錄12首像詩、敘事的短曲。三重奏中描述年輕小提琴手Julia Brüssel 有著爵士背景在今年2021移居柏林的音樂作品。與聲音藝術家Wolfgang Seidel - 電音、打擊、聲響等一起合作的專輯。專輯中邀請兩位Reeds 音樂家: Gratkowski以及Ohlmeier參與。
從大約三到四分鐘的曲子中,音樂家運用多樣的音色、表情、製造情境、偶爾像是對話般訴說,偶爾像是一起旅遊在聲音境界中翱翔。有時音樂進行像是漂浮在空氣中的微粒子、無重量,無時間以及節奏,有時卻是緊湊。有趣的電音組合、錄音拼貼在不同曲中像有了魔法般與器樂穿插進行著。 除了薩克斯風、管樂音色像是長笛、低音單簧管也收錄在組曲間。 我自己唯一覺得可惜的、甚至扼脕,在一兩首曲子中結束之突然,在聆聽進入狀況中就.....結束了。我想在製作即興作品專輯中真的很兩難的事情,通常即興像一場旅遊,時間與高潮迭起、內容皆是無法掌握的。製作一張想讓聆聽者一如 當下 的專輯,或是製作一張讓聆聽者 知道 音色與創作的專輯都是件難事。當然聆聽製作專輯永遠與聆聽現場有一段差距。 專輯介紹: TOC - table of contects recorded live 2020 - Berlin Wedding Artwork, recorded, edited and mixed by Wolfgang Seidel Julia Brüssel - violin Frank Gratkowski - sax, flute Lothar Ohlmeier - bass clarinet Wolfgang Seidel - perc, synth, piano, table top git Bandcamp Discogs Julia Brüssel Frank Gratkowski Lothar Ohlmeier
0 Comments
一開始我的興趣在於找這位藝術家Werner Dafeldecker的作品,從一些錄音以及網路影片上,這一張專輯讓我非常感興趣。非常極簡風的聲音藝術,紀錄2019年五月在德國慕尼黑的現場錄音。兩位聲音藝術家:Lucio Capece:低音單簧管,滑音薩克斯管,裝置音箱等。Werner Dafeldecker則是低音大提琴。w他們的共同作品,封面更是一張藍天、山坡地,非常簡單。
聆聽此專輯時一瞬間我的專注力被那聲量、單音、白噪音、呼吸吐氣聲融入。那是非常安靜,隨著聲音無限延長,在不同時間下聆聽著音色變化,像是看到光線色澤在陽光下靜靜改變著。 雖是沒有特別大、多的音樂起伏,隨著低沈的樂器低鳴緩慢延伸在無限遠、無限長的未來,聽者像是乘著聲音一起旅行。 音樂聆聽 / Bandcamp:
這是一張大提琴自由即興專輯,演奏者是來自葡萄牙里斯本,今定居在柏林的大提琴家 Guilherme Rodrigues。
專輯錄製2019年3月柏林,2020年年7月出版。creative sources CS 676 一張專輯封面山、壯觀的瀑布在綠色黑色間的照片,那是一張非常動態的視覺。音樂也像是這張封面照一樣流動性的即興創作,在短短的30幾分鐘的專輯中收錄23首音樂,從簡短的19秒鐘到4分半鐘不等用大提琴訴說當下不同的短曲,像是圖畫,像是一個記憶,像是一個場景,一個空間描寫或是動態描述。 音樂聲中有像是白噪音般的聲響,弓在琴身上、琴橋上或迅速擦過、或快速的震音遊走不同音高。有時按弦指在琴板上敲擊,按擊等製造出不同聲響。音量上可以像是悄悄話般偶爾戲謔式玩著,偶爾神秘。 此專輯展現Guilherme Rodrigues 他自己,面對音樂、看著靈感與提琴聲量之間的微妙關係。感覺上他是直接原聲原音呈現這張專輯,任何事前作曲上鋪敘、裝飾都是多餘的,值得大家一起聆聽。 專輯資料: Discog Guilherme Rodrigues
一張來自美國的製作,兩位音樂家鋼琴與低音號。此專輯出版社是Eschatology Records,位於紐約布魯克林的獨立出版社,一位薩克斯風手Ben Cohen建立的廠牌,主要製作自由即興音樂 ,在其廠牌下集中許多當代年輕自由即興樂手以及其專輯製作。
這張製作 Solo/Duo, 收錄兩首專輯,每一首25分鐘以上:第一首預製鋼琴Prepared Piano獨奏,29分25。第二首預製鋼琴與低音號的即興作品,26分27秒。 看這張作品首先看鋼琴家Eli Wallace,非常活躍的鋼琴家,活躍于自由即興,作曲,製作人等領域。尤其在內置鋼琴中,他成功地創造出他的聲音,發掘鋼琴內部不同的聲效。這也是聆聽此專輯 Solo/Duo第一首我的應像。 那開場非常神秘有力,在許多空間中展現多重音色,音色呈現從微弱到突強,漸強等不同聲響。聆聽中,那些蹦出來的音色、音響之多元,多彩,讓人非常訝異!有時候像是敲擊樂般每一聲、每一音被敲出來獨一無二。有時候,那些聲音像是被摩擦出來,緊迫地在空氣中飛舞著。有時候是微弱的噪音,搭配著不同音樂表情中製造出不同的音樂情境。那些被敲擊出來的聲響,非常俱有攻擊性、有時像是喇叭般(太像了!)。雖是在鋼琴琴鍵上製造出來的聲音,有些片段更俱微分音音高,那聲音被運用在不同的片段中,音樂拿捏很精彩、很穩:有靜、也有密集、有動力。有時候像是多聲部重奏一般,讓聽眾聆聽到多聲部(類似多樂器合奏)進行曲,那些在琴弦間跳躍、舞動並發出聲音的物件與在琴鍵上飛奔的手指頭,琴鎚上上下那是一個給聽者瘋狂的饗宴。整首近30分鐘沒有一分冷場! 聆聽完第一首我試問著創作者有事先安排曲式進行嗎?那真的是自由即興嗎?也更想當下認識此藝術家,看他現場演出。那毫無保留的熱情、對音樂、聲音的靈敏之高,難以想像! DUO第二首曲子,那是兩位音樂家: Wallace與 Beth MaDonald的即興,更是兩位音樂家首次見面的即興。開場運用非常多空間,細微聲響、微微吹奏、白噪音甚至延長音來製造許多有趣的音景。低沈的大號聲低鳴搭配內置鋼琴類似人說話音頻般一起共鳴。那是非常特別的組合!有時候音樂讓人想像到海中鯨魚的鳴叫與歌唱,在不同的聲量變化中,不疾不徐在玩著。有時,鋼琴非常果決地cut掉音樂片段,幾秒後有了新的樂章,不留戀也不畏懼失敗。即便是休息、一絲絲的呼吸聲皆是自然的音樂效果。26分多鐘的音樂聽得到非常自然的音樂進行,沒有重複片段、沒有多餘片段! 非常成功的一張專輯!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此獨立音樂廠牌 Eschatology Records以及其作品,又是一個實體證據看到即興藝術家積極地記錄、創作其作品,廠牌主創人是Ben Cohen。Eschatology 此字翻譯出來是末世論,在其Bandcamp網站上可以閱讀到他們描寫此廠牌:...我們絕對反對種族歧視、支持Black Lives....,更可感受到從今年中那紛擾在自由藝術、自由聲音上下的烙印。 別忘記拜訪Echatology網站上有一個音樂演出記錄視頻Outskirts Music Series,收錄著他們近年來的音樂活動,自由即興的部分可以看到不少當今活躍的即興樂手新生代! 相關網站: Bandcamp Eschatztology Records Eli Wallace Beth McDonald Outskirts Music Series
一張特別的專輯,非自由即興,為新音樂創作專輯。一位紐約的中提琴音樂家Anne Leilehua Lanzilotti推出一張只有三首創作以及與作曲家Anna Thorvaldsdottir交談內容。(一開始我花好長時間確認那一個是Anna, Anne。)
從一開始聆聽音樂時,可以發現作曲家細心地把非常特別的聲音,音色放入作品中。乾淨、簡單、利落地呈現音樂17分鐘多的音樂作品,不多。 音樂進行中可以聆聽到鮮見的特別音效,例如在琴弦上製造泛音以及滑音,或是製造特殊壓弦的聲音,或是快速弓製作來回的震音Tremolo等等。 錄音品質很好,很乾淨,在聆聽中電音部分協助、陪伴著中提琴,有時像是在電影場景中。音樂並沒有特定節奏,像是敘述某些場景般,有時候是有調性的音樂,有時只是聲響音效攜伴著電音。 他們成功地運用這個音樂專輯製作,把許多弦樂身上特別的運功技巧註記下來。從作曲中,創作者利用許多大空間,當下呈現一個聲音元素,最多兩個。讓人專心凝視特定聲音,以及其製造出來的效果。音樂呈現一種冷靜,非常適合冬天聆聽! 非常有趣的,製作人利用這張專輯分別製作影片,訪談作曲家有關於她對音樂看法,聲音製作、有關於節奏以及其動機。還有聊及作曲家如何在與音樂家工作中得到需要的訊息,這些資料分享非常珍貴! 另一個網站Shaken not Stuttered 用許多VVVVVV標示著是中提琴手Anne Leilehua Lanzilotti策劃的網站,上面有許多資訊有關於弦樂在新音樂技巧運用,其中有一系列與作曲家Anna Thorvaldsdottir訪談介紹Sola曲子中每一個特別音效如何演奏,他的背景創作。接非常有趣,可以去瞧瞧。 或許這些聲音已經在即興演奏被發現、被演奏、被聽到,聲音的出現總是伴隨著當下的實驗以及日積月累經驗,今天看到藝術家Sola 用另一種角度、方式把每一個聲音呈現出來,也是一種發現! 有關Sola連結: Sola Bandcamp Sola專輯作曲家與音樂家的訪談 音樂家、作曲家、教育家的Anne Leilehua Lanzilotti 網站 以及她的Shake not Stuttered 網站 作曲家Anna Thorvaldsdottir網站
當中提琴開場劃過寂靜,開始描述像風景式的四把提琴開始在空氣中跳躍著,舞動著,對話著。運用特殊音樂技巧詮釋著、描繪著不同場景。偶而他們使用同樣的運弓方式、有時讓弓恣意地在弦上跳著,發出細微聲響。
這是一張有趣的五重奏專輯,兩把中提琴、一把小提琴、大提琴、以及鼓/鋼琴(內鍵)。2018年11月在葡萄牙里斯本錄音、製作。在Creative Sources 發行 670 CD Creative Sources Recoridngs。 收錄九首曲子,皆是自由即興。音樂中許多片段一點也不疾不徐、讓聽者沈浸在聲音、獨特音響中,像是跳入聲音國度中冒險著、渡假著。 有趣的是,眾多曲子皆有類似的聲音模式,小品級式地帶領大家走進不同片段與樂章,拋弓(Ricochet)中展現出來的顆粒、那音符像是不受控制的小不點、也像是在海上行走的船隻,浪花在不同方向四溢著。 我可以聽得到Rogrigues的震音Tremolo, 那有時躁動著,弓快速地來回在琴弦上來回走動,那密級像是聲音的烏雲般,而那烏雲更有個性地可以排列出不同圖形。 我也喜歡第五首曲子T6,那是一種即興中的寂靜,可以聽得出弓在琴身上呼吸與吐氣。那是一種非常獨特得聽覺! Queen Triot 可以看得出兩個字用幽默方式表達曲子收錄來自兩種不同組合:五重奏與三重奏。五位音樂家來自不同音樂背景,在同一時空中匯集彼此聲音與音樂特性製作出來的專輯。三位提琴手(2中提、1小提)他們呈現的T2, T4, T7聲音相容性很高,第一次聆聽時我認知那是三把中提琴!唯一一位非提琴手Joâo Valinho, 在Q6中低音簡單的聲響,讓整個音場更有氛圍。 聆聽此專輯後的第二天我認識了來自紐約專輯Sola,兩位聲音藝術家的創作,非自由即興但是在電音以及中提琴上。中提琴在很多聲音藝術上展現出來的技巧與聲音有它獨特的面貌。 關於專輯Queen Triot Queent Triot Discogs Bandcamp Creative Sources Label Marie Takahashi Joâo Valinho /Bandcamp Pablo Vazquez - contrabajo
Gustavo Obligado - clarinete bajo 一張非常特別的音樂專輯,自由即興。結合阿根庭自由音樂藝術家的音樂專輯。 兩位來自阿根庭的自由音音樂家聯合製作的專輯,收錄11首音樂它們最長7:05分(第十一首La Mesa Donde Todo Sucede),最短曲子0:33分鐘(第七首07 TG 3 Kung Fu)在這專輯中除了者兩個主要樂器:低音豎笛以及被大提琴外,些許的曲目中有參與其他樂器音樂家三位: 兩位鋼琴手:Carolina Rizzi 與Omar Grandoso 在曲目2,4,6,8,11 一位鼓手兼電音:Juan De Cicco 在曲目1,4,5,10 整個專輯聆聽起來像是散文式的小說,在不同的曲目進行中因為有了鋼琴的加入像是故事場景回到之前的述說般。類似的音樂場景與當下即興結合讓人看到不同組合的色彩。 音樂的開場Atacó La Cama Elastica Hasta Entrar En La Inconciencia是強烈的一陣陣單獨的音,或是強烈或是短暫、或是點狀、或是微小的、或像是在空氣中劃上類似的符號般,三重奏:鼓手、低音單簧與低音提琴三人的對話。或是平行或是一點點的交錯。在音域上跑著,走著自由無比。 而最有意思的是,跟專輯許多首曲子一樣結尾像是神秘的長紗漸漸從無名處拋下,多時聽到漸行漸遠的長音。 也喜歡第二首Y Un Colosal Bloque De Grafito Nos Cerraba El Paso與鋼琴一起製造的音堆陣群,那是由兩位鋼琴家在一檯大鋼琴上製造聲響,或彈奏鋼琴,那聲響給人像是站立在黃沙滾滾之地看著群馬、牛奔騰,吼叫。一樣的,它們漸行漸遠消逝。 第三首又像是回到原來(第一首)方式一陣陣的對話著,那聲聲勢彷彿可以聽間他們彼此間的語言、對話。 瞬間,一切場景變成神秘幽暗,那是與鋼琴、鼓手一起的音樂對話。第四首El Mapa De Los Nervios呈現的散、漫在慢板中呈現著。 由於有這些樂器結合,加上彼此皆是找尋聲音大師,許多不常見的聲音、不尋常演奏方式加入樂曲間讓整個專輯更耐人尋味。曲目安排上非常多元,除了常見的類似爵士音樂用語外,聲音藝術,不常見的聲音匯集,更在第六首Ring Raje開始加入人加入人聲,讓整個音樂非常活躍。有著像是步入南美洲的色彩。 聆聽此專輯也建議事後把專輯曲目用翻譯機翻譯一下,那些詼諧與幽默更是有趣,加深對音樂人對音樂的印像。 此專輯的音樂家,我曾經介紹過兩位鋼琴家Rizzi 與 Grandoso, 也介紹過低音提琴手Vazquez。低音豎笛家Obligado,一位專注在自由即興、聲音藝術的音樂家,除了低音豎笛,他的專業也是薩克斯風。演奏音樂範圍也很廣泛,free jazz外也製作電音。 在網路上可以聽見他的作品Bandcamp,今年Obligado移居歐洲柏林,目前(2020年九月)可以看到他在柏林活躍地參與許多藝術範圍,藝術家、聲音藝術家的結合作品。應該是一段特別的時間! 音樂人網路資訊: Gustavo Obligato Bandcamp Gustavo Obligato Soundcloud
這是一張非常有趣的即興大提琴雙重奏,法國大提琴家Hugues Vincent 與日本大提琴家Yasumune Morishige的組合。2013年5月法國錄音,2014年發行。
兩位音樂家已非學院派出身,在音樂即興、搖滾、新音樂、聲音藝術領域上皆非常活躍。他們在短短的40多分鐘的專輯中展現雙大提琴獨特風貌,每一首都是一驚訝,隨著他們的音樂、撥弦聲響一起在空氣中遊走! 聆賞這張專輯坐在家中音響前,可以感受到低沈的聲響從音箱流出,那是偶爾的震撼、驚喜。低沈的音頻已經超乎普通大提琴定音,那超級低音與超級高音音頻遊走在音樂中,更有趣。 喜歡的像是第二首4'55曲子,超低音音頻與白噪音混合像是觀看在水中漫遊的鯨魚,泛音是水紋以及偶爾相遇的深海微細生物製造的光紋,非常有趣。 當那些撥弦加上超低音,加上音色變化/類似將絃用夾子夾著製造聲音變化,在特別琴絃部位撥弦製造特別聲音等等,那些點似的聲響瞬間變成節奏Groove,又變成舞曲,那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聲音享受,隨著聲響大小變化,大片震音Tremoli再夾雜在裡面,黑色的幽默,詼諧的色彩無與倫比。樂曲三3'56,樂曲七5'09以及樂曲九5'36,皆是非常美妙的組合。 更有趣的是樂曲五6'27,一開始讓人感覺像是身在工地中那吵雜,那機械聲四起,一種 野 ,毫無保留,毫無設限的讓人不禁與這兩把大提琴起舞,但,最瘋狂的是他們的結尾,一聲低沈短暫撥弦聲,簡潔有力更讓人欣悅! 這些都是在自由即興中的寶,那種聲音享受,聲音旅遊,只有當下聽者才能體會。 法國大提琴家Hugues Vincent,從很早開始製作並演奏自由音,並頻繁往來日本與當地聲音藝術家許多交流。一開始穿越在日本大小演出場地中他做大提琴獨奏即興,他的努力更牽起日本當地聲音藝術家與歐洲聲音藝術家交流,當然也包括他很努力說日語,在他的努力下有許多日本音樂家來歐洲交流。2013年Vincent拜訪台灣,更在台灣與許多藝術家、音樂家有許多交流,目前可以看到的藝術成果例如世界音樂樂團Wooonta問他跨界樂團:大提琴,西塔琴金光兩平 Sitar Yo與二胡羅常秦結合。Thé à trios 茶三〈聲音城市〉與台灣活躍的二胡手王瀅絜,旅居法國的薩克斯風手Iwase。 Vincent在德國也有一個特別的新音樂即興團體:the octopus,四把大提琴的組合。也是非常有意思! 至於Morishige我知道我知道本人甚少,但是從他的錄音以及網頁影片中可以看得出來,非常特別的音樂家,他的音樂野但是是受控制的。他的聲音不崇尚花俏,真實地聲音表達,非常值得觀賞。 本專輯網路上只能在Bandcamp上聽到第一首,值得跟藝術家收藏,如果他們還有的話。 專輯資訊: fragment discogs Yasumune Morishige Hugues Vincent Wooonta問他跨界樂團 The Octopus / Cello Quartet
當即興音樂與詩歌結合在一起會是怎麼樣?
我很喜歡這專輯作品,也很高興透過這個專輯認識上世紀詩人 Chrstian Morgenstern,他的詩集我已經有收集,認識程度皆是對於他的童詩很有印象,他的童詩可以很真也很幽默。例如魚兒夜歌Fisches Nachgesang Morgenstern的作品集Galgenlieder _中譯:絞刑歌,敘述著荒誕,怪異非寫實的故事,在字裡行間釋放出許多情感,那些是人類在工業革命後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情緒。Morgenstern可以非常細膩地描繪詩中的小人物、小動物等。詩中有著非寫實主義色彩,什麼樣的荒誕事情都可以發生,有時候也只是一些有趣的聲音、字樣排列,或是圖形。 像是在專輯中的第六首 Das grosse Lalula 把一堆不具意義的字樣排列在一起,唸著唸著變成某個地方語言,顯現語言之活、之有力,很美妙!而這首詩因為Phosphoros Ensemble的詮釋,那讀文人 Uli Pleßmann的詮釋讓詩真的活起來。這個奇特的經驗大家得嘗試,看一首詩,讀一首詩,與聽一首詩歌作品,同樣的詩不同的體驗! 作品的第五首結合兩首詩作 Nach Norden 向北看、West-östlich 東邊的西邊,更是經典。我覺得像是上一世紀的歐洲人在已經知道地球是圓的,地球會自轉(不是太陽繞著地球轉),世界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氣候:溫帶的歐洲與熱帶的歐洲,突然間睡覺的方向要開始討論。隨著詩歌帶領我們看著詩中的主人翁,他的思緒、煩惱,他與整個世界、宇宙的聯結,隨著Kneer的創作,那輕快一不小心好像走進了他們的世界中,貝斯獨奏更讓我們被吸入詩歌引力中一起被旋轉著、舞動著。 音樂上,這張專輯排列著兩種不同的組合,一種是Kneer的創作,曲風舒服、舞曲、音樂結構鮮明,有時候會有一些令人驚喜的片段。另一種是Phosphoros Ensemble的集體創作,我想應該是參雜著全部即興以及策略上的音樂即興,它可以搭配著閱讀者當下的語調適度製造聲響,旋律。音樂非常活,許多時候拍點抓得非常好,搭配著文意給原文增加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而整張專輯的樂器組合也很特別,貝斯(M.Kneer作曲家本人),女歌 Almut Kühne, 詩歌朗誦 Uli Pleßmann、單簧管與低音單簧管 Frank Gratkowski、豎琴 Kathrin Pechlof。樂團囊括低中高音域,有豎琴夢幻般的聲音可以讓人彷彿掉進故事裏,他們的音樂走在新音樂,戲劇音樂、爵士風格等,非常輕快幽默。這個是搭配Morgenstern詩歌絕妙組合,Morgenstern他那詼諧、戲謔、幽默,對微小事物的細膩觀察在這張專輯淋漓盡致。我更喜歡那朗誦者,大家都知道自己讀詩與聆聽專業朗誦者讀詩的大不同,那種在文字上,聲音上的詮釋更讓人對原文多了更深一層認識。 而,這種組合:即興音樂,創作音樂聯結詩歌更是現在極微顯少的作品。我自己很慶幸也做了幾個類似的專輯,像是葡萄牙詩人佩索亞創作。 那種借由文字的力量在音樂上創作,突然間那聲音、那旋律、那節奏彷彿有了魔力般帶領大家跳進詩人世界裡。 專輯資訊: Discogs Meinrad Kneer Almut Kühne Frank Gratkowski Kathrin Pechlof Uli Pleßmann
這是一張來自南美洲阿根廷貝斯手Pablo Vazquez的即興獨奏專輯。收錄九首曲子,全長33分33秒,2017年錄音並同年發表在Creative Sources 488。
音樂的一開始像是一個人的單獨對話,一個貝斯低沈聲響在空氣中蕩漾,除了平常見聽的到的聲音外,音樂跳躍在不同音域上,有時候像是好玩的小頑童或是愛冒險的小貓一樣,自由地在貝斯琴弦上舞動著,從第二首與第三首創作中(2. Huayrapuca, 3. La Mula Anima)我們看到除了貝斯聲音,Vazquez加上了鈴鐺或是沙鈴-像是木製或是特殊植物器材的沙鈴。在即興中我們聽到奔放自由的貝斯聲與鈴鐺被動地發出千篇一律的叮叮叮聲,那種特殊感,頗有戲劇化的。我也很喜歡那幾首當貝斯與人聲一起的即興,那是低沈的貝斯聲加上類似呢喃的人聲,像是述說也像是投訴,也像與貝斯聲一起對話,非常有意思。(第四首El Pombero 以及第七首El Caá - Porá)。在很多音樂與聲音間,Vazquez在找尋器樂與人聲之間的聯結,相似點、相對點、對話的開始以及新的聲音藝術,他靈活運用許多新音樂演奏技巧,爵士樂快速靈活的音群特徵。音樂中,有時候像是風,讓空氣繞著聽者的耳朵跳舞,有時候跳舞的更像是光,光速帶著靈感轉動著,自由的穿梭在不同空間中。那種快樂,那種愉悅聽得出來。 專輯資訊: Discog |
Autor21世紀的客廳裡,從那些錄音看當代聲音藝術、探索藝術與世界,與人文。那些錄音各代表某種遊戲規則下的精華,記錄。嘗試著用簡單的語言記錄下來這些摸不著、抓不到但是曾經寫下歷史的聲音,以及它們代表的聲音藝術家。這些音樂專輯皆是即興或是與自由即興有關的作品。當下資訊爆發年代,不難收到聽到音樂,這些即興專輯常常是極少被注視的,而這些卻記錄這那個時間,那個社會以及相關的人文。這個計劃我選擇用中文記錄,除了這是我熟悉的語言也希望藉此拉近亞洲與世界即興舞台藝術的距離。 Archiv
August 2021
Kategorien |